考古中国重大发现揭秘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重要进展

江苏省盐城市沙井头遗址。

沙井头遗址出土的瓦当。

近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其中,通报了江苏省盐城市沙井头等相关盐业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初步认定沙井头遗址所在区域为西汉盐渎县所在地,沙井头遗址的建筑遗迹为盐渎县官署性质建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据她介绍,除了上述考古成果以外,本次盐业考古的综合性成果,还为盐业遗迹的认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处制盐遗址遗迹

为江苏盐业遗址认定提供参考

夏春晖介绍,此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汇报中,江苏盐城盐业考古共涉及三个遗址。其中缪杭遗址和后北团遗址发掘工作已经结束,进入了室内整理阶段。沙井头遗址则在准备原址保护基本方案,以及进一步发掘的计划。

缪杭遗址是一处唐五代盐业聚落,已发掘出蓄卤池、淋卤坑等制盐遗迹;后北团遗址的盐业遗存为明清时段,其生活遗迹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沙井头遗址是麻瓦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大量汉代建筑遗迹,包括成规模、多类型的排水设施,以及房址、瓦当和绳纹瓦片等,初步将该遗址定性为汉代盐渎县城遗址,其建筑遗迹带有官府性质。

“盐业考古的难点,就在于对盐业遗迹的认定。”夏春晖说,不同地区的制盐方式有所不同,同一地区的盐业生产,也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此次盐城盐业遗址考古的成果,对江苏地区的盐业遗址认定标准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突破。

西汉设县

曾为多个王朝提供经济支撑

夏春晖介绍,汉代中央政府一共在江淮东部沿海地区设置了两个县,一个是盐渎县,另一个则是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海陵区)。“汉武帝对外征战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因此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全国实行了统一的盐业专卖。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个就是在全国产盐地区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所以,盐渎县在历史上就是专门为管理盐业而设立的,是名副其实的“因盐治县”。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东有海盐之饶。”描述的就是战国时期,以盐城为中心的江苏沿海地带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西汉吴王刘濞开凿盐运河后,两淮盐区逐渐兴盛。夏春晖说,自唐宋以后,两淮地区的盐业,就在国家经济命脉中占有很大比重。据资料记载,自唐代开始,两淮盐税约占全国盐税的一半,而盐城及附近地域的盐税又约占两淮盐税的一半。盐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东南部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目前,海陵县尚未有相关的考古实证,而盐渎县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就发现过大量汉代地面遗迹,只是当时并未进行科学考古发掘。“所以这一次的发现,是从考古实证了汉代盐渎县城的存在。”汉代盐渎县遗址以及汉代盐业管理机构的出现,实证了汉代时期中央政府对东部沿海盐业的控制。加之唐五代时期的缪杭遗址和明清时期的后北团遗址,证明了盐城盐业生产的悠久历史。

多条人工河道

为海盐的运输提供条件

“盐渎县的‘渎’,指的就是河。”夏春晖说。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东晋时期。公元411年,盐渎县因“环城皆盐场”,改名为盐城县。海盐被生产出来后,要依靠河道运输。据《左传》记载:“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开凿了第一段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考古中国重大发现揭秘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重要进展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汉初,刘濞又开凿了从扬州至泰州的运盐河,历史上称之为“邗沟支道”。这两条人工河道加上本地密集的天然河道,让盐渎县的海盐得以运往多地。

到了唐代,淮南节度判官、黜陟使李承沿黄海海滨东冈沙堤,主持修筑了一条由盐城至海陵的常丰堰,抵御海潮漫溢,有力促进了盐城的海盐和农业生产。宋代,时任盐仓监的范仲淹提出修建一条海堤,抵御海水的侵蚀。后经多年努力,才修建了范公堤,再一次保证了盐业的发展以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从唐代开始,堤堰的修建便需要取土筑堤,取土后形成的沟渠沟通天然河道,这些由人工开凿的河道便被称为“复堆河”。沟通十三大盐场的串场河,实际上最早也是复堆河,串场河以南北向穿城而过,为海盐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盐业考古史

理解中华文明的新角度

我国盐业考古的起点相对较晚。最早的盐业考古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山东渤海湾沿岸。后来,浙江宁波大榭发现了早期新石器时代制盐遗址,盐业考古开始进入人们视线。

夏春晖提到,起初,中国盐业研究主要是以四川自贡井盐为代表。自贡盛产井盐,卤水取自地下,煎煮时主要用天然气和柴草作为燃料。而盐城地区获取卤水的方式则是利用草木灰的吸附功能,把海水的盐分吸附到草木灰上,然后再通过人工淋取的方式,获得高浓度的卤水。井盐因为受到地下埋藏卤水的制约,产量远不如海盐。随着山东等地盐业遗址的发现,人们渐渐意识到,海盐业的产量和规模,是其他盐业难以比拟的,海盐的历史价值和贡献研究需要更大的关注和投入。

所以盐城相关专家在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时候,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通过十多年对海盐历史文化的专题研究和收藏,为在盐城建设中国海盐博物馆提供了学术基础。“海盐的生产工艺是复杂的,井盐更是如此,因为它还涉及打井的步骤。只有天然的池盐是人类可以直接获取的。”而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珍稀资源,盐自然也就成为人类争夺的目标。夏春晖说,有一种观点提出,早期黄帝跟蚩尤的战争,便涉及池盐的争夺,“盐业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起源、共发展。”

据资料记载,1962年,在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的龙河乡,考古学家发现了盐仓城遗址,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春秋时期莒国盐官的驻地所在。1963年,盐城的三羊墩又出土了规模庞大的古汉墓群,经考证,墓主人很可能是西汉末期的盐铁官及其家属。近年来,随着盐业遗址与文物的不断发掘与研究,江苏盐业的历史发展轨迹逐渐变得清晰。

夏春晖透露,之后的盐业考古工作将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实际上,我们这次也发现了清代的盐业聚落,这些成果会在将来丰富整个盐城盐业考古的内涵。”同时,她也表示,关于如何将保护和展示相结合,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正在与东南大学的土遗址保护专家和专业机构进行联系。“项目结束以后,将根据文保专家的建议制定集保护与展示于一体的计划,也许会是一个小型的遗址公园。”夏春晖说。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盐业考古对于人们了解盐业史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理解中华文明或人类文明历史,提供了一种新角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

见习记者雷蕴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辰逸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